在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之际,为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西北大学博物馆科普部团队于9月1日前往杨凌西交康桥绿地小学,为该校3-6年级的四百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化石会说话》的科普讲座,并同步举办化石与矿物“微展览”。本次活动是西北大学博物馆“科普校园行”品牌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旨在以科普为纽带,拉近青少年与古生物学、地质学的距离,助力科学素养培育。

讲座伊始,白琳老师并未直接切入专业知识,而是以自身求学经历开篇,分享了自己所研究的“有趣化石”,以及跟随科研团队深入野外发掘化石的经历,将深奥的古生物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成长故事,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引发强烈共鸣。
讲座过程中,白琳老师结合西北大学古生物研究团队在秦岭、陕北等地的科研成果,运用高清复原图像,详细讲解了化石的形成原理、科学价值以及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方法。她将地球生命演化的宏大历程浓缩为一个个触手可及的科学场景,让学生们了解了古生物学家如何通过化石“破译”地球生命演化密码,认识到化石作为“地球历史书页”的重要意义。同时,互动环节也是精彩纷呈,白琳老师设置了“化石猜猜看”等趣味问答,学生们踊跃举手、积极抢答。

与讲座同步开展的化石与矿物“微展览”,是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博物馆精选50余件展品,涵盖三叶虫、菊石、海百合等古生物化石,紫水晶、黄铁矿、雄黄等矿物标本,以及霸王龙、三角龙等恐龙模型。展览设置“触摸体验区”,学生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近距离观察化石的纹理结构,感受矿物的光泽与硬度,恐龙模型更是成为热门打卡点。

此次活动既是响应全国科普月号召的具体行动,也是高校服务社会、助力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生动实践,西北大学博物馆科普团队将再接再厉,推动科研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