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西北大学博物馆三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100余名市民齐聚一堂,聆听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华洪教授主讲的《从鱼到人》科普讲座。此次活动通过生动的古生物演化知识普及,拉近了前沿科学研究与公众生活的距离。

讲座中,华洪教授以"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为核心脉络,带领观众穿越5亿年生命长河。从早期鱼类颌骨的演化突破,到肉鳍鱼登陆的关键适应性特征;从两栖动物的过渡形态,到哺乳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讲座以"证据链"形式揭示了生命演化的科学逻辑。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讲座中,观众群体涵盖了中小学生、退休教师、科技爱好者等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记录下华洪教授分享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讲座结束后,现场孩童纷纷向华洪教授提出自己对于生命演化的疑问和见解,气氛热烈而活跃。有的孩童好奇地问:“鱼类是如何演化出四肢的呢?”华洪教授笑着解释,这是通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变化,肉鳍鱼逐渐发展出能支撑身体在陆地上移动的四肢雏形。还有孩子提出:“人类以后还会继续演化吗?”华洪教授表示,生命演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虽然人类形态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变化,但未来的演化方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等。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华洪教授都一一耐心回应,现场充满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与好奇。


“西北大学科普大讲堂”是由西北大学博物馆主办、陕西省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委会指导开展的公益性讲座活动。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宗旨,吸引了众多热爱科学的公众积极参与。此次“从鱼到人”科普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前沿科学研究的平台,也进一步彰显了西北大学在科普教育方面的深厚底蕴和积极贡献。通过打破学术壁垒,让深藏于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科学养分,从而为创新博物馆建设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