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工作动态 > 正文
07-13

陪薛祥煦老师再去石门——李永项

发布者:

卜算子·陪薛老师再去石门(外一首)


暑天去石门,馆长真用心。

四十三年寻故地,一行几代人。

人人都努力,甘愿尝艰辛。

爬坡流汗也高兴,发现更兴奋!


本来打算参加系上组织的大剖面考察(7 月 11-13 日),但薛老师 13 日要再去石门寻访故地,我就没有报名,准备薛老师的野外之行。

一周前就已经正式进入小暑节气了,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更加闷热。得知刘馆长安排薛老师去石门寻访故地,十分高兴!四十三年前,薛老师在洛南石门樊家沟口发现了相当完整的、六千多万年前的石门兽化石。如今这个极为珍贵的化石早已修复、装架,在博物馆接待八方游客,薛老师的研究专著也即将付梓出版,年过八旬的薛老师还能够故地重游,重寻四十三年前的地点、地层,找到四十三年前一起挖掘化石的老朋友,真是一大幸事!

今天这一行人:薛老师 85 岁,我 60 岁,刘馆长近 60 岁,博物馆里的几个年轻人(宁哲、罗彩云、王雨曦),还有我们的学生谢坤、李兆雨、魏小浩等,年龄多在二、三十岁,可以说是三代人共同在做同一件事:让相关的古生物学研究薪火传承、科学普及。为了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一行人,男女老少,起早贪晚,个个努力,不待在家里、办公室里,享受空调、舒适,却甘愿在这蒸煮的暑天上山爬坡、吃苦流汗,去体验发现的兴奋与快乐(确实还找到一些化石,令大家十分兴奋),这,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祝薛老师健康长寿!

祝大家顺利愉快,收获多多!

右起:常务副馆长刘丰,薛祥煦老师,齐福社(当年协助挖化石者),李永项

天净沙·石门考察

樊沟红层骨架,石一石二复查,再去西坡上下。敢钻刺架,坚持完满回家。

八十五岁的薛老师在陕西洛南石门镇下樊沟老第三纪红层里寻找四十三年前石门兽骨架出土的确切地点,石一在这里,石二在哪里(两个骨架)……,反复勘察、确认,之后,大家又到镇西山上寻问、考察当年(1977 年)薛老师报道了新发现之后,科学院的同仁(齐陶等,1978 年)在此地的另外一个化石发掘地点。

时值季夏,草木茂盛,又是四十多年以前别人的发掘地点,寻找起来实在不易。我们寻访老乡,四处探索,在石门小盆地西侧的山坡上上上下下,这里坡上洋槐树丛很发育,敢钻刺架,确实需要勇气。坚持到下午 5 点多,我们终于成功地找到了那个地点,可以说此行是相当完满,回到西安已近傍晚 8 点。




分享到:

上一篇:舒德干院士团队全面总结澄江生物群核心价值

下一篇:无远弗届—西北大学中乌考古交流精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