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经纬跨度大,在复杂多样地理状况下,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区域性民间中草药,“七药”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
何为“七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最具代表性的七药“三七”作过解释:“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纲目拾遗》引《宦游笔记》提出另一种说法:“三七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中,每茎上生七叶,下生三根,故名三七。”
现在“七药”是指分布于秦岭太白山等我国大部山地,名称以“七”字结尾,多与风湿病、五劳七伤治疗有关的一类区域性民间草药。古人云:“秦地无闲草,满山都是宝。认得作药用,不识任枯凋。” 仅在太白山上的植物便有360余种作为草药使用。
据统计,太白山共有“七药”149种,隶属于102属、45科,涉及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四大门类,它们分布于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和亚高山灌丛草甸三大植被谱带,生长于各种生态环境下,在太白山分布很广,蕴量颇丰。太白山“七药”多具有活血止痛、抗癌消肿、祛瘀除痹等功效,是秦岭太白山药用植物奇特而典型的代表。千百年来“太白七药”在民间应用十分广泛,乃至今日它的独特疗效仍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当地群众给其赋予了许多形象而生动的名字:如“飞天蜈蚣七”、“孩儿七”、“水葫芦七”、“盘龙七”和“青蛙七”等。
“七药”以苦辛、温良为主,各地使用“七药”也各具特色,显示出“七药”功效、主治的多样性。“七药”多以单方使用,部分为简单复方,少数组方相对复杂;多以生药使用,较少炮制。“七药”主要集中在蓼科、毛莨科、景天科、百合科、兰科、菊科、小檗科和少数蕨类植物等。木本类群如裸子植物类、胡桃科、木兰科、芸香科、五加科、杜鹃花科等少有“七药”,无动物类、矿物类。“七药”以根、根茎类和全草入药,约占95%以上。
太白“七药”功用颇多,效果卓然,主要表现为:
(1)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劳损、劳伤之症者如:金牛七、铁牛七、茴香七等。
(2)通淋利水、散瘀消肿,主要用于各种水肿,腹水之疾者如:麦穗七、狮子七、鸡爪七。
(3)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疗虫蛇咬伤者如:黄花三七、灯台七、花脚七等。
(4)止咳化痰、平喘益气、定神定志如:芝麻七、扁担七等。
(5)健脾和胃、补血温阳,主要用于胃疼、腹疼、泻泄、痢疾者如:朱砂七、盘龙七、扣子七、疙瘩七等。
(6)滋阴补肾,活血调经,主要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之疾者如:头发七、铁丝七。
(7)治胃溃疡者如朱砂七,治淋巴结核、淋巴瘤如:桃儿七、灯台七,抗菌消炎者如蝎子七、和尚七、秤杆七、五花七等。
在现代,太白“七药”的前途光明,大有可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药理及药用成分的深入研究,毒副作用小的“七药”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其对治疗某些慢性病较之西药有更显著的效果,展示了它特有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宋小妹, 刘海静. 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2. 程虎印,王薇,程江雪.“七药”的资源特征及其研发策略[J].中草药,2014,45(15):2272-2276.
3.张志英. 陕西中药名录 [M] . 西安: 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4.孙静, 薛瑞, 刘洁琼. 太白祛风湿“七药”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 中南药学, 2011, 9(4): 27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