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大学联合体
(1937—1949)
“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继爆发后,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脉所系——高等教育,面临国破校亡、根基沦丧的空前灾难。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布第16696号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7年9月省立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并入西安临大)。由此形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
1938年3月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南迁城固,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下设6个学院23个系。1939年8月8日,继西北联大工学院、农学院独立设校后,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再次改组,文、理、法商学院组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师范学院改称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国立西北大学迁回西安陕源西北大学旧址办学。
一、西安临时大学时期
(1937—1938)
1937年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下发第16696号令,成立西安临时大学;10月1 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发布《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组织规程》以教育部、北平研究院、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陕西省教育厅等单位代表组成筹备委员会。王世杰兼任主席,聘任李书华、徐诵明、李蒸、李书田、童冠贤、陈剑翛、周伯敏、臧启芳、辛树帜等9人为委员。随后又任命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4人为西安临时大学常委,不设校长,由常委商决校务。
西安临时大学分为第一院、第二院、第三院,再细分为文理、法商、教育、农、工、医六大学院,24个系。同时设置教务处、秘书处、总务处3个处组。学生以文理学院(439人)、工学院(386人)、法商学院(279人)居多。
全校三院分布在西安的三个地方:校本部、第一院的国文系、历史系、外语系、家政系在西安城隍庙后街四号;第二院的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体育学系以及工学院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共处一院(今西北大学太白校区);第三院的法商学院三系、农学院三系、医学院和教育系、生物系、地理系在西安北大街通济坊。
二、西北联大时期
(1938—1939)
1938年3月16日,西安临时大学正式迁离西安,历时月余,行程400余公里,迁至陕南汉中,全校分布在三县六地:大学本部、文理学院设于城固县考院(黉学巷贡院旧址);教育学院全部、工学院一部设于城固县城文庙;法商学院设于城固县城小西关外原县简易师范旧址;体育、地理、土木三系和附设高中部设于城固县古路坝天主教堂,利用大自然形势和环境,研究地理和实地测量;医学院设于南郑县居民聚居区,便于民众诊病;农学院在沔县(今勉县)武侯祠利用汉水开凿沟渠,从事农业和灌溉研究。
1938年4月,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仍不设校长,由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4位常委商决校务。后因陈剑翛请辞,国民政府教育部复派胡庶华接任常委。
学校初设6个学院23个系:文理学院有国文系、外国语文系、历史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地理学系;法商学院有法律学系、政治经济学系、商学系;教育学院有数育学系、体育系、家政系;农学院有农学系、林学系、农业化学系;工学院有土木工程学系、矿冶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电讯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医学院不分系。
1938年7月工学院与农学院分出独立后,学校有文理学院、法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4个学院,除各学院原有系科外,新增医科研究所、师范研究所。当时联大人才云集,师资力量雄厚,师生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教学和学术研究,同时还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三、国立西北五校时期
(1939-1949)
1939年8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最终“一分为五”(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形成“国立西北五校”和后继“十校”(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以致在今京、津、冀、辽、豫、苏、川、陕、甘等九省市的30余所大学与其血脉相连。
诚如张岂之先生所说,不管是西南联大的南渡北归,还是西北联大的扎根西北,同样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最高表现。
1937年至1949年,西北联大及其子体国立西北五校形成705名教授(含副教授)和2169人的教职员队伍,培养了诸如开国大典播音员齐越、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等9015名毕业生,为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在所涉10所后继高校师生中走出诸如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师昌绪、大庆油田的发现人之一田在艺、用碧玛一号拯救大半个中国的赵洪璋等195名两院院士,成就了诸如开拓丝路考古、形成俄语教育与俄罗斯文学传播的重镇、接收南海诸岛等70余项重大科学发现或人文社科成果。
这些成就来自日机的追踪轰炸之下,来自辗转数千里大迁徙的途中,来自泥巴茅草屋的教室里,来自破庙旧祠之中,来自风餐露宿的大漠驼背之上,来自那些衣服肘部磨得发亮、袖口、下摆“无边无疆”的教授们之中,来自“水煮白菜一口沙” “昼夜灯火无眠”的近万名优秀学子之中。
资料来源:《图说西北大学百十年历史》姚远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7年;《漫漫西迁路》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