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大学博物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科学文化教育的号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文明之光”系列科普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将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引入校园,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
活动首站于10月9日走进了五味什字小学,王雨曦和张珍两位老师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课程。活动中,王雨曦老师讲述了早期的甲骨文文字符号及其释义。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早期形式,以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有趣的手工体验,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0月11日和22日,吴举老师和罗彩云老师带领科普团队分别走进永宁小学和高新第三十一小学。在永宁小学,吴举老师通过科普讲座的方式将博物馆文物图片进行展示,并且介绍了旧石器与新石器的区别,古人猿的进化过程。在高新第三十一小学,吴举老师讲述古人类起源的故事,让同学们了解了从类人猿到智人的漫长演变历程。两场科普课程不仅为孩子们揭开了史前文明的面纱,了解了石器时期的藏品,更增强了孩子们对历史等学科的兴趣。
10月17日下午,王雨曦和王芝叶两位老师走进远东二中,为青少年开展了《无文物不思家》讲座,王老师通过结合当下流行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与历史背景,引发学生们对于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讲座从课堂到博物馆,从课本到文物,让青少年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历史、触摸历史、思考历史、感悟历史。
西北大学博物馆此次“文明之光”系列科普进校园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作为一所高校博物馆,西北大学博物馆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深奥的历史知识和传统文化以更加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给中小学生。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