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又一年端午将至。6月20日下午,西北大学博物馆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在文艺路小学五年级六个班开展了“裳上观纹——西北大学博物馆端午节主题活动”。志愿者们身着汉服,带领同学们了解端午习俗,以及中华传统服饰,培养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家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华丽的端午吉服、芳香的药草荷包、轻薄的纱罗葛布,伴着我们的先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端阳佳节。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这首诗写的就是有一年端午,时任左拾遗的杜甫得到唐肃宗赐予的夏衣,特别作《端午日赐衣》一诗称赞的事。
端午节的衣服又怎么和平时穿的衣服区别呢?这就要看端午夏季衣料上的应景纹样了。古时端午衣物上的题材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题材是艾虎和五毒。此外还有天师、金鸡和五瑞、龙舟等系列图案。
在五月,随着气温上升,暑热毒虫滋生,人们就容易沾染病害,此时使用五毒纹样加以驱邪避害,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习俗。五毒一般指蛇、蝎、壁虎、蜈蚣、蟾蜍,通常还配合老虎、艾草等象征可灭除毒虫的纹样,并称为艾虎五毒。
其实这些习俗都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唐朝时期的服饰色彩丰富,图案设计多样,具有独特的中国气质。在最后环节同学们积极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功底,将唐代服饰上的典型纹样绘制下来,以表达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
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丰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同学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希望同学们能在传统文化文中不断汲取新的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博物馆作为公共的传统文化传承机构,具有促进文化交流和宣传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探索和发掘博物馆存在的教育价值和社会公益性,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断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