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博物馆文创体验营】第3期回顾|我在博物馆“挖文物”


 “考古”究竟是怎样的科学研究过程呢?文物又是怎样发掘的呢?4月8日早上10点,二十组小朋友携着家长一起来到西北大学博物馆文创体验营,开启一场奇妙的“考古”之旅。在体验营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体验了如何当一名小小“考古学家”,和家长一起动手亲自“发掘文物”,感受考古的乐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小朋友与家长抵达后,体验营老师在和小朋友的亲切互动中开始了今天的文创体验。


首先,体验营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参观了历史馆,在历史馆入口处的浮雕墙前,老师为小朋友们讲解了鼎、钱币以及兵马俑的历史,各年龄段的小朋友们都对历史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紧接着,老师介绍了在中华大地上人文的出现和发展、周秦汉唐时期的文化习俗、在校园出土的文物及其使用和文化价值,为小朋友们传授了许多历史知识。


  参观完历史馆后,小朋友们随领队老师来到博物馆负一层大厅,进入到系统课程的学习。首先学习了“考古学”和“挖宝”的区别,通过阿房宫的文献与实际发掘最新成果的对比,理解了考古发掘在证经补史当中的重要意义。在知晓自己也能和家长一同亲手体验“文物发掘”,小朋友们想到刚刚看见的琳琅满目的文物,场地上响起大家期待的欢呼声。



打开石膏的塑料封面,老师耐心地教小朋友们怎样“挖文物”:先从两边开始用手铲轻轻将石膏挖开,再用毛刷一点点将挖出的“文物”上的粉末扫去,待“文物”完全露出后用竹签将缝隙中的余粉剔除,一件专属于自己的“文物”就被小朋友们捧在手心里了。

19822


有的小朋友“挖”出了碧绿的“大白菜”,家长约定将其放在小朋友的学习桌上来增加好运;有的小朋友“挖”出了霸气的“玉玺”,家长称会将其姓名刻在玉玺上来鼓励孩子……小朋友们争相炫耀着自己挖出来的器物,并且精心清理其上的浮土。希望在今天的课程中,可以有幸在小朋友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科学考古的种子。在欢笑中大家捧着心爱的“文物”、回味着心中的收获结束了今天的体验活动。



人生有限,而情谊无期。希望这些小小的物件能像无数真正的文物一般把故事和情感一直替我们保留下去,在小朋友们长大后拿起这可爱的“小玩具”时,总能回想起家人紧握自己的手、对自己曾经的约定和期待、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一家人一同度过的欢乐上午……或许那时的某个小朋友正是一名考古学者呢!


联系老师:张老师  18682954668(微信同号)


以上活动均可做专场,详情可加以下微信咨询